standard library
ICS DB63 备案号:26365-2009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841—2009 75%龙拳 SG 防除小麦田刺儿菜、苣荬菜技 术规范 2009-10-09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11-18 实施 发布 DB63/T 841—2009 前 言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有海、郭良芝、翁华、程亮、郭青云、辛存岳、苗增建。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I DB63/T 841—2009 75%龙拳 SG 防除小麦田刺儿菜、苣荬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75%龙拳SG产品的要求及在小麦田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苣荬 菜(Sonchus arvensis L)的施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方法、调查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小麦田防除刺儿菜、苣荬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980.45-2000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除草剂防治小麦类作物杂草 3 术语、定义及符号 3.1 刺儿菜 俗称马齿盖,别名大蓟,多年生草本,高50cm~120cm。上部密被蛛丝状绵毛。茎下部和中部叶披 针形或苌圆状披针形,无柄,耳状半抱茎,羽状半裂,裂片宽三角形,边缘有大小一等的齿,刺长5 mm 15mm,两面绿色,上面疏生长3 mm-8mm的黄色针刺,下面脉上被柔毛;上部叶条状披针形,具疏刺齿。 头状花序单生或1个-2个集生于枝端,球形,直径4cm-5cm,无梗或有短梗,基部具苞片状小叶;总苞密 被蛛丝状绒毛;外层和中层总苞片卵状矩圆形,先端狭条形,背部有脊,内层渐长,条形,先端长渐尖 ; 全为管状花,花冠暗紫色,长约3.8cm,筒部较檐部长约2倍。瘦果长圆形4.5 mm -7mm,压扁,淡褐黑 色,稍光亮;冠毛羽状,污白色,先端略粗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3.2 苣荬菜 俗称苦苦菜,苣荬菜属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含乳汁,高20cm-90cm,具长匍匐茎,地下 横走,白色。茎直立,单叶互生,茎生叶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浅裂;茎生叶无柄,基部耳状抱茎。 头状花序单一或2个-8个于茎顶排成伞房状。花两性,皆为黄色舌状。瘦果长圆形,冠毛白色。开花期 在6月-9月,结果期在7月-10月。苣荬菜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寒、耐贫瘠、耐盐碱。主要分 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3.3 75%龙拳 SG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除草剂,可作为播后苗前、播前混土以及苗后茎叶处理。具有高度选择性。国内 登记剂型为含75%水溶性粒剂。 国际通用名称:二氯吡啶酸。 化学名称:3,6-二氯吡啶-2-羧酸。 化学结构: 1 DB63/T 841—2009 3.4 有效成分 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 3.5 有效剂量 单位面积用药量以农药有效成分量计。 3.6 制剂 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农药加工形态。一种有效成分可以制成多种不同含量,不同使用方式的制剂 。 3.7 制剂量 单位面积用药量以农药制剂(商品)量计。 3.8 SG 一种农药剂型,水溶性粒剂。 4 量地 施药前将地测量准确,精准用药。 5 喷雾器选择 根据地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喷雾器械,喷雾器可分为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有锥形和扇形两种, 压力大于等于45帕)、机引式大型喷雾器(一般为扇形喷头,压力为大于等于45帕)。一般农户土地面 积在4公顷(60亩)以上,可选择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土地面积在4公顷(60亩)以上,可选择使用机引 式大型喷雾器。 6 配药 对农药进行二次稀释也称为两步配制法,可采用下列方法对农药进行二次稀释。 A、选用带有容量刻度的医用盐水瓶,将药放置于瓶内,注入适量的水,配成母液,再用量杯计量 使用。 B、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时,也可以在药桶内直接进行二次稀释。先将喷雾器内加少量的水,再加放 少许的药液,充分摇匀,然后再补足水混匀使用。 C、用机动喷雾机具进行大面积施药时,可用较大一些的容器,如桶、缸等进行母液一级稀释。二 级稀释时可放在喷雾器药桶内进行配制,混匀使用。 7 防除技术 7.1 施药剂量 每公顷施用 75%龙拳 SG 制剂量 150.00ml/ hm2-225.00ml/hm2(10.00ml/亩-15.00ml/亩)为宜;田间干 旱、草龄偏大时,施用制剂量提高到 225.00ml/ hm2-300.00ml/hm2(15.00ml/亩~20.00ml/亩)。 7.2 施药时期 在春小麦2-5叶时施药。 7.3 施药方法 7.3.1 选风力 0 级-2 级的晴天时兑水 225L/ hm2(15kg/亩)茎叶均匀喷雾。 7.3.2 苗后茎叶喷雾法,选无风,晴天, 田间潮湿时施药。用水量 225 升/公顷-450 升/公顷(15 升/ 亩-30 升/亩)。 2 DB63/T 841—2009 8 喷药 喷药时要均匀喷施,手动喷雾器单喷头喷幅为3m-4m,每666.7m2单头喷两遍,竖着走一遍,横着走 一遍,双喷头走一遍,边走边用脚在地上划线须知记号,机引式大型喷雾器喷幅为12m,可根据拖拉机 轮子碾下的痕迹为参照。 9 效果调查 施药后20天调查杂草残存株数,施药后40天调查杂草残存株数并称取地上部鲜重。在油菜生长中后 期采用100分级法目测最终控制效果。 10 除草效果 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 除株效果(%)= 鲜重效果(%)= 未施药区杂草株数-施药区杂草株数 未施药区杂草株数 ×100%………(1) 未施药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 未施药区杂草鲜重 ×100%………(2) 100分级法是依据不施药不除草的对照田各种杂草株数、株高、盖度等作为参照指标,查看处理区 各种杂草的株数、株高、盖度,目测防除效果。 11 增产效果测定 在油菜收获前,采用梅花式5点或对角线3点取样,样点面积1m2,取样方单收单打,计算增产效果 按公式(3)计算: 增产效果(%)= 施药区产量-未施药区产量 未施药区产量 ×100%………(3) 12 除草效果指标 防除刺儿菜效果80%~85%、防除苣荬菜效果75%-80%。 13 产量指标 灭草后增产效果5%-15%。 14 药剂选择 选择产品应该是取得农药登记证,且在保质期内的产品。 15 数据统计 75%龙拳SG施用后,防除刺儿菜、苣荬菜效果调查的方法、时间以及数据统计均按照 GB/T17980.45 规定的方法执行。 16 注意事项 16.1 田间潮湿时施药。 16.2 施药后 3 小时无降雨。 16.3 不重喷不漏喷。 3 DB63/T 841—2009 16.4 凡接触药物人员必须按有关使用毒品规则的要求戴好防毒用具,工作中严禁饮食与吸烟,工作结 束及时清洗手脸。 16.5 喷药用后的药品包装容器应收回妥善处理,未用完的药品存放于干燥、阴暗的房间。 4

pdf文档 DB63-T 841-2009 75%龙拳SG防除小麦田刺儿菜、苣荬菜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841-2009 75%龙拳SG防除小麦田刺儿菜、苣荬菜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841-2009 75%龙拳SG防除小麦田刺儿菜、苣荬菜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841-2009 75%龙拳SG防除小麦田刺儿菜、苣荬菜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12:58:1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