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5.240 L 67 DB12 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12/T 490.2—2013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 第 2 部分:数据规范 The standard of community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informatization Part 2: Data specification 2013 - 07 - 01 发布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12/T 490.2—201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数据元 ............................................................................ 2 4 信息分类代码 ...................................................................... 3 4.1 4.2 5 信息分类编码规则 .............................................................. 3 主题分类信息关系图 ............................................................ 3 数据采集规则与方法 ................................................................ 3 5.1 5.2 5.3 5.4 数据采集规则 .................................................................. 数据采集流程 .................................................................. 数据采集内容 .................................................................. 自定义基础代码 ................................................................ 3 3 4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主题分类信息关系图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数据采集内容 ....................................................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自定义基础代码 ................................................. 51 I DB12/T 490.2—2013 前 言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DB12/T 490-2013)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数据规范; 第 3 部分:交换规范。 本标准为 DB12/T 490-2013 的第 2 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A、附录 C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由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中心、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紫华科技发展有 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斌、杨丽荣、韦永梅、刘栓、高君、赵建辉、李虹倩、郑建军、杨志雄、 阎波等。 II DB12/T 490.2—2013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 第 2 部分:数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的数据元、信息分类及数据采集等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的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以实现相关系统与社区 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也适用于相关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以及所有延伸到社区管理 和服务业务中的信息化项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标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 2261.2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 GB/T 2261.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3部分:健康状况代码 GB/T 2261.4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4部分:从业状况代码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 4658 学历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61 家庭关系代码 GB/T 4762 政治面貌代码 GB/T 4880 语种名称代码 GB/T 4881 中国语种代码 GB/T 6565 职业分类与代码 GB/T 68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 GB/T 6865 语种熟练程度和外语考试等级代码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8561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GB 1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12403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 12407 干部职务级别代码 GB/T 16835 高等学校本科、专科专业名称代码 GB/T 16987 组织机构代码 GB/T 2106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GB/T 19488.2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 GA 214.1 常住人口管理信息规范 第1部分:基本数据项 1 DB12/T 490.2—2013 GA 324.6 人口信息管理代码 第6部分:血型代码 3 数据元 a) 中文名称 定义:指赋予数据项的单个或多个中文字词的指称。 b) 数据类型 定义:用于表示数据项类型的符号、字符。 说明:表 1 中包括了数据类型可能的取值,但不限于表中所列。 表 1 数据类型和说明 数据类型 说明 字符型(string) 通过字符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 整数型(int) 通过从“0”到“9”数字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 数字型(number) 通过从“0”到“9”数字以及包括小数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 日期型(date) 通过 yyyymmdd 的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 日期时间型(datetime) 通过 yyyymmddhhmmss 的形式表达的值的类型。 布尔型(boolean) 两个且只有两个表明条件的值,如:On/Off、True/False。 二进制(binary) 上述无法表示的其他数据类型,比如图像、音频等。 c) 数据格式 定义:规定数据项值的格式要求,包括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字符长度,数据项值的表示格式等。 说明: 1) 数据格式中使用的字符含义如下: a = 字符 n = 数字 m(m 为自然数) = 表示长度为 m 位 ..ul(ul 为关键字) = 长度不确定的文本 ..p,q (p,q 均为自然数) = 最长 p 个数字,小数点后 q 位 .. = 从最小长度到最大长度,前面附加最小长度,后面附加最大长度。 yyyy-mm-dd =“yyyy”表示年份, “mm”表示月份, “dd”表示日期,可 以视实际情况组合使用。 True/False =布尔值 例: a5: 表示定长 5 位的字符; n5: 表示定长 5 位的数字; a..5: 表示最大长度为 5 的不定长的字符; n..5: 表示最大长度为 5 的不定长的数字; a2..5: 表示最大长度为 5,最小长度为 2 的不定长字符; n..5,2: 表示最大长度为 5,小数点后 2 位的数字; a..ul: 表示不定长的字符文本。 2) 如果“数据类型”是“二进制”,在本属性中应标识出该数据类型的具体格式,如“JPEG”。 d) 约束 指数据采集必须填写的项。 e) 值域 根据属性中规定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而决定数据元的允许值集合或可以取值的范围。 f) 说明 指数据项的附加注释。 g) 数据来源 指数据项的来源。 2 DB12/T 490.2—2013 4 信息分类代码 4.1 信息分类编码规则 信息分类编码规则包括: a) 信息分类主要依照社区管理和服务实际工作所涉及的信息内容进行; b) 信息分类代码采用层次码,按照信息的业务类型划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为 “一级信息、二级 信息和三级信息”,每层用 2 位数字表示,其中,“一级信息”引用 GB/T 21063 政务信息资 源目录体系第 4 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中主题分类的民政、社区代码“ZTC00”作为层次码的 一级信息,用 2 位数字代替“00”进行编码,数字编码范围为 10-99,“二级信息和三级信息” 的数字编码范围为 01-99;即以; c) 信息分类代码的各层内容可以增加, 新增信息代码应排列在该类代码所属类型的后面,保证 不影响原有的信息分类代码。 信息分类代码的结构关系见图 1: 图 1 信息分类代码的结构关系图 4.2 主题分类信息关系图 见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平台主题分类信息关系图。 5 数据采集规则与方法 5.1 数据采集规则 a)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涉及的相关数据项都应源于社区实际情况或政府各专业部门出具的 证明文件,其他非权威数据不做采用; b)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服务和交换接口服务,可以按需定制数据采集模 板,按需采集和交换数据; c) 社会工作者直接使用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采集数据,不宜直接使用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 d)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以自身采集的数据为准,不依赖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但应提供给相 关部门使用。 5.2 数据采集流
DB12-T 490.2-2013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 第2部分:数据规范 天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02:23: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