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1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353—2013 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Diagnostic protocols for Cryptocaryonosis of marine cultured fish 2013-08-01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11-01 实施 发 布 DB35/T 1353—2013 前 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海平、卓玉琛、林煜、吴斌、马平、曾占壮、钟全福、翁祖桐。 I DB35/T 1353—2013 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术语与定义、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样品采集与处理、 形态学及PCR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检疫与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SC/T 7014-2006 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SC/T 7103-2008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SC/T 7202.2-2007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诊断规程 第2部分:PCR检测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刺激隐核虫病 Cryptocaryonosis 俗称海水小瓜虫病,海水养殖鱼类受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发生病理变化, 出现行为异常或死亡。 4 试剂与仪器 4.1 试剂与溶液 4.1.1 水:GB/T 6682,一级。 2 4.1.2 海水:压力为 1.05 kg/cm ,121.3 ℃高压蒸汽灭菌 15 min。 4.1.3 生理盐水。 4.1.4 固定液:4%甲醛或 70%乙醇。 4.1.5 引物: ——F1:5'-GTTCCCCTTGAACGAGGAATTC-3',浓度 10 µmol/L,-20 ℃保存; ——R1:5'-TGAGAGAATTAATCATAATTTATAT-3',浓度 10 µmol/L,-20 ℃保存。 4.1.6 溶菌酶(100 µg/mL):生化试剂,-20 ℃保存。 1 DB35/T 1353—2013 4.1.7 蛋白酶 K(100 µg/mL)、NaCl(3 mol/L)、裂解缓冲液、SYBR GreenⅠ工作液按附录 A 的规 定配制。 4.1.8 DNA 分子量标准(0.1 kb~1.5 kb):生化试剂,-20 ℃保存。 4.1.9 阳性对照:刺激隐核虫 DNA 模板,-20 ℃保存。 4.1.10 阴性对照:未感染刺激隐核虫的海水鱼类 DNA 模板,-20 ℃保存。 4.1.11 空白对照:无菌双蒸水为模板。 4.1.12 Giemsa 染色液:Giemsa 干粉 1 g,甘油(分析纯)66 mL,甲醇(分析纯)66 mL。将 Giemsa 干粉倒入研钵内,加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粒状,将剩余甘油倒入研钵内磨匀,然后装入棕色试瓶中, 56 ℃温箱中保温 2 h,再加入甲醇混匀后贮存备用。 4.1.13 甘油(分析纯)。 4.1.14 除上述试剂与溶液外,其余按 SC/T 7202.2-2007 第 5 章的规定执行。 4.2 仪器与设备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2.10 4.2.11 4.2.12 4.2.13 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和放大镜(30×)。 PCR 扩增仪:配备 25 µL 和 50 µL 的 PCR 反应底座。 凝胶成像仪:可发射紫外线,携带摄影系统。 电泳仪:输出直流电压 0 V~400 V,直流电流 1 mA~500 mA。 水平电泳槽:容量 250 mL~650 mL,带凝胶板、样孔梳。 台式离心机:配备 1.5 mL 转子,转速 16 000 r/min 以上。 电动研磨器:转速 500 r/min~5 000 r/min。 2 研磨棒:1.05 kg/cm 、121.3 ℃高压蒸汽灭菌 15 min。 2 离心管:1.5 mL,1.05 kg/cm 、121.3 ℃高压蒸汽灭菌 15 min。 2 PCR 反应管:25 µL 和 50 µL,1.05 kg/cm 、121.3 ℃高压蒸汽灭菌 15 min。 铜网:孔径 500 µm(32 目)。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工作频率 0 KHz~60 KHz。 除上述仪器与设备外,其余按 SC/T 7202.2-2007 第 6 章的规定执行。 5 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 5.1 流行情况 几乎在所有海水养殖鱼类中都可发生,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鯵、石斑鱼、真鲷、斜带髭鲷和 鮸鱼等,对苗种造成的危害大于成鱼。水温 10 ℃~30 ℃均可发生,发病时间主要为 5 月下旬~7 月中 旬(水温约为 22 ℃~28 ℃)和 9 月中旬~11 月下旬(水温约为 25 ℃~19 ℃)两季。 5.2 主要症状 病鱼游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病情严重时,病鱼离群于水面缓慢 游动,不摄食。体表、眼角膜、口腔周围和鳃可观察到白点,体表、鳍、鳃黏液增生形成白色混浊状薄 膜,病情严重时体表出现点状出血。 6 样品采集与处理 6.1 采样 2 DB35/T 1353—2013 从同一个养殖网箱或池塘中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鱼体,全长小于 5 cm 的为 10 尾,全长大于或等于 5 cm 的为 5 尾,其余按 SC/T 7014-2006 第 6 章的规定执行。 6.2 样品封存、运输、登记与保存 按SC/T 7103-2008第9章、第10章、第11章和12章的规定执行。 7 形态学诊断 7.1 显微镜检查 2 2 刮取不小于2 cm 的体表黏液、剪取0.5 cm 以上的尾鳍和左右鳃的第2鳃瓣的鳃丝,分别置于洁净载 玻片上,加适量海水,制作水封片,在10×10的低倍镜下观察到卵圆形、大小为(0.066 mm~ 0.45 mm)×(0.034 mm~0.36 mm),全身纤毛做旋转运动的虫体,有时可见虫体内含“U”形大核。 7.2 病原体确认 刮取体表或鳃的白点,于装有海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吸取虫体,用4%甲醛或 70%乙醇固定过夜, 吸取虫体涂于载玻片, 常温干燥后,Giemsa染液染色30 s,2倍~3倍双蒸水浸洗2 min, 再水洗,常温干燥,甘油封片,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参照附录B确认。 7.3 诊断 检测样品主要症状与5.2描述相符,病原体确认虫体为刺激隐核虫,其中有一个样片在一个视野中 观察到不少于3个虫体,即可诊断患刺激隐核虫病。 8 PCR 诊断 8.1 样品准备 全长小于 5 cm 的鱼体,采集后立刻放入 70%乙醇固定过夜后,将固定的样品剪碎,电动研磨器 5 000 r/min 研磨 10 min 至匀浆状,加生理盐水于 500 µm 的铜网中过滤,滤液 10 000 r/min 离心 5 min, 取沉淀物备用。 8.2 DNA 的提取 取50 mg沉淀物,加180 µL裂解缓冲液溶解后,加20 µL蛋白酶K混匀,55 ℃裂解2 h,其间用电动 研磨器5 000 r/min研磨5 min或超声波破碎样品40 KHz破碎10 s;裂解样品16 0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于1.5 mL离心管中;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颠倒混匀8 min,16 000 r/min离心 10 min,取上层液体于1.5 mL离心管中;加1/10体积的3 mol/L NaCl,2.5体积的无水乙醇,颠倒混匀 5 min,-20 ℃放置30 min,16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70%乙醇500 µL重悬沉淀, 16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室温下干燥10 min;加TE缓冲液30 µL,-20 ℃保存备用。 8.3 PCR 扩增 8.3.1 反应体系的准备 PCR反应可选择25 µL或50 µL反应体系进行。按表1的要求,加入除Taq酶以外的各项试剂,配制成 无酶反应预混物。按检测PCR反应体系1份/支或100份/支分装,-20 ℃保存。临用前,根据所需的反应 3 DB35/T 1353—2013 份数,取出无酶反应预混物,加入相应体积的Taq酶和待测样品模板混匀,按1份/支分装到0.2 mL PCR 管中。 表1 PCR 反应所需试剂组成 试 剂 25 µL 反应体系 50 µL 反应体系 试剂终浓度 10×PCR 缓冲液 2.5 µL 5.0 µL 1× 氯化镁(25 mmol/L) 3.0 µL 6.0 µL 3 mmol/L dNTP (10 mmol/L) 1.0 µL 2.0 µL 200 µmol/L 引物 F1(10 µmol/L) 0.5 µL 1.0 µL 0.08 µmol/L 引物 R1(10 µmol/L) 0.5 µL 1.0 µL 0.08 µmol/L 灭菌双蒸水 16.4 µL 32.8 µL — TaqDNA 聚合酶(5 U/µL) 0.1 µL 0.2 µL 0.02 U/µL 1 份反应总体积 25.0 µL 50.0 µL — 100 份反应总体积 250.0 µL 500.0 µL — 注:每25.0 µL体系模板量1.0 µL;每50.0 µL体系模板量2.0 µL。 8.3.2 扩增程序 8.3.2.1 按照表 1 各反应体系所需的模板体积要求,在含有反应物的 PCR 管中分别加入相应体积的各 样品 DNA 模板。并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每个样品制备 3 个平行样。 8.3.2.2 将含有反应物的 PCR 管置于 PCR 仪反应槽中,按以下程序扩增:94 ℃预变性 5 min,(94 ℃ 变性 30 s,54 ℃退火 30 s ,72 ℃延伸 1.5 min)×35 个循环,72 ℃延伸 5 min,4 ℃保存备用。 8.4 琼脂糖凝胶的制作 8.4.1 用 1×电泳缓冲液配制 1%的琼脂糖凝胶,加热至溶液完全透明。 8.
DB35-T 1353-2013 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22:45: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