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library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2〕1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 构: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 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 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 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 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 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现状和总体要求 (一)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 略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政 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 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最 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 “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数字治理成效不断显现,为迈 入数字政府建设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数字政府 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顶层设计不足,体制机制 不够健全,创新应用能力不强,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网络安 全保障体系还有不少突出短板,干部队伍数字意识和数字素 养有待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还 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 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 红利,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突破,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数 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 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 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数 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 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 新形态,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 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 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将坚 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各环节,贯 穿政府数字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全过程,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正 确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 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反 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坚持数字普惠,消 除“数字鸿沟”,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人民。 坚持改革引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着力强化改 革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和制 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 府治理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政府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深度 融合。 坚持数据赋能。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 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 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提高政 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 能。 坚持整体协同。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全面提升 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水平,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 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 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与相关领域改革和“十四五” 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促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安全可控。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促进发展 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严格落实网 络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全面构建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 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 3.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 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数字化履职 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数字政 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 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取 得重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促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 到 2035 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 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 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全面推进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各行 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创 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一)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提升经济调节能力。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宏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 析、投资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 全面提升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加强经济数据整合、汇 聚、治理。全面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强对涉及国计 民生关键数据的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监测预 警。加强覆盖经济运行全周期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 强化经济趋势研判,助力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 能力。提升经济政策精准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国家规划综 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强化经济运行动态感知,促进各领域 经济政策有效衔接,持续提升经济调节政策的科学性、预见 性和有效性。 (二)大力推行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全方 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 领域监管,以有效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数字化 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 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强化风险研判与预 测预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建设,根据 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全品种、 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以一体化在线监管提升监管协同化 水平。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构建全国一体化在线监 管平台,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 用,强化监管数据治理,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 监管,提升数字贸易跨境监管能力。以新型监管技术提升监 管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非现场、物联感知、掌上移动、穿 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强化 以网管网,加强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全面提升对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能力。 (三)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 线上线下融合,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 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社 会矛盾化解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网 上行政复议、网上信访、网上调解、智慧法律援助等水平, 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智能化。加强“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数 字化手段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治安联动等方 面的应用,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推进智慧应 急建设。优化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全面提升应急监督管 理、指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 行动,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 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 (四)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服 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 服务需求。打造泛在可及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 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 下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 元、全国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智慧便捷的服务 能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广“免申即享”、 “民生直达”等服务方式,打造掌上办事服务新模式,提高 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提供优质 便利的涉企服务。以数字技术助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探索“一业一证”等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途径,推进涉企 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强化企业全生命周 期服务,推动涉企审批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 兑现直达直享。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探索推进“多卡 合一”、“多码合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积 极打造多元参与、功能完备的数字化生活网络,提升普惠性、 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需求,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切实 解决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五)强化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承载 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科学性,更好支撑美丽 中国建设。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建立一体化生态环 境智能感知体系,打造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 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与辐射、气候变化等数据资 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协同治理。提高自然资 源利用效率。构建精准感知、智慧管控的协同治理体系,完 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海洋资源 保护利用、水资源管理调配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 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体系,推动形成集约节约、 循环高效、普惠共享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服务保障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六)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提升政务运行效能。 提升辅助决策能力。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 统筹推进决策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充分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资 源,拓展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 防控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提升行政 执行能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行政执行方式,切实提 高政府执行力。加快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内 部办公、机

pdf文档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 1 页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 2 页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路人甲 于 2022-08-23 08:50: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