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library
ICS 67.080.20 B31 备案号:35409-2012 海 南 DB46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41—2012 代替  DB46/T41-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棱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10 - 11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46/ T41—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DB46/T 41—2004《无公害食品 棱丝瓜生产技术规程》的修订。 本标准与DB46/T 41—2004的主要差异: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 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 ——增加了覆膜微滴灌的内容; ——修订了品种选择的内容; ——修订了病虫害防治的内容; ——对部分表述方式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46/T 41—2004。 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海南省澄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学杰、梁振深、肖日新。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的情况为: ——DB46/T 41-2004。 I DB46/ T41—2012 无公害农产品 棱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棱丝瓜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露地棱丝瓜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05 无公害食品 茄果类蔬菜 NY 5010-2001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DB46/T 140-2009 瓜菜作物种子 丝瓜 《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公告第48号) 《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录的通告》(2010)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棱丝瓜 又名棱角丝瓜、胜瓜等,学名:Luffa acutangula(L.)Roxb. 4 产地环境 符合NY 5010的规定(见附录A),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 壤土。 5 生产管理技术 5.1 栽培季节 5.1.1 冬春栽培 11 月至翌年 2 月播种,12 月至翌年 4 月采收上市。 1 DB46/ T41—2012 5.1.2 夏秋栽培 6 月至 9 月播种,7 月至 11 月采收上市。 5.2 品种选择 根据栽培季节选择相应的品种。冬春季宜选择长棒形,市场面向港澳及华南地区的品种;夏秋栽培 宜选择面向本岛市场的短棒形品种。 5.3 整地 生产用地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PH值5.5~7.0的沙壤土为宜。海南的土壤一般偏 酸,而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低。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撒施石灰50~100千克,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基 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辅以适量化学肥料,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过磷酸钙或钙 镁磷肥40千克、饼肥30千克。经堆沤后拌匀,加三元复合肥30千克、尿素30千克,进行沟施,并与土壤 充分混匀,然后深翻做畦,畦宽140 (包沟),畦高30~40厘米,长度以实际大田为准。丝瓜不耐寒,最 好实行地膜覆盖栽培。覆膜时,尽可能选晴天无风的天气,地膜要紧贴土面,四周要封严盖实。 地膜的选择有: 白色地膜:增温效果好;黑色地膜:防草效果好;银灰色地膜:防治蚜虫效果好。 5.4 种子处理 5.4.1 种子消毒浸种处理 针对海南的主要病害选用以下消毒方法: 5.4.1.1 常温浸种 把种子放入常温水中清洗干净,再换水浸种 3~5 小时。 5.4.1.2 温汤浸种 把种子放入 50~55℃的温水中,保持水温均匀浸泡种子 15~20 分钟,放至常温后拿出洗净,再换 清水浸 3~5 小时。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种皮表面的病菌。 5.4.1.3 药物浸种 50%腐霉利浸种:先用清水浸种1~2小时,后放入腐霉利1500倍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捞出洗净, 再放入常温水中浸种2~3小时。预防丝瓜苗期灰霉病。 5.4.2 催芽 催芽或不催芽,视气温条件而定。消毒浸种后的种子捞出洗净后置于 25~30℃下变温或恒温保湿 催芽。 5.5 播种 5.5.1 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气温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5.5.2 2 种子质量 DB46/ T41—2012 应符合DB46/T 140-2009中2级以上要求。具体指标为;种子纯度≥95﹪ ,净度≥99﹪,发芽率≥ 80﹪,水分≤8.5﹪。 5.5.3 播种量 根据丝瓜的种植密度,宜每667平方米大田种植800~1200株,每穴播种2粒,用种量约350~400克。 5.5.4 播种方法 丝瓜移栽成活率较低,一般采用直播方式。单行种植,株距为30~50厘米,每穴播种2粒,深度为1~ 2厘米,种粒平放,田间土壤湿度75%为宜,如过干可浇水少许,播后盖干草,以保温保湿。 播种宜选择晴天进行。覆膜栽培,破孔尽可能小些,以免风大时掀膜。 5.6 田间管理 5.6.1 间苗、定苗 露地直播的丝瓜,在幼苗期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一株壮苗,浇2~3次水肥,以0.3%复合 肥水为宜;覆膜栽培,定苗后浇1~2次水肥,然后用干细土将破孔封严。 5.6.2 肥水管理 抽蔓后结合培土施第一次重肥,每667平方米用腐熟的农家肥1000千克,饼肥20千克,三元复合肥 20千克,混匀后施入栽培沟中;结果盛期施第二次重肥,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氯化钾10 千克,结果后期适当补肥3~4次,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或饼肥20千克。 对于地膜覆盖栽培,不便采取根部追肥,要重施基肥。抽蔓后以叶面追肥为主,主要采用生物有机 肥。结瓜期由于需肥量大,应采取根部破膜追肥的方法,一般每隔6~8天随灌水追肥,每667千克追三 元复合肥10千克或饼肥20千克,可根据需要交替使用。 采用覆膜微滴(喷)灌栽培的,应实行肥水一体管理,肥料以三元复合肥和钾肥、氮肥为主,生物 菌肥为辅,化学肥料浓度不超过0.5%。 丝瓜生长期需水量大,尤其是结果盛期需供给充足水分,保持畦面湿润。 5.6.3 搭架及整蔓 丝瓜茎为蔓生,当瓜苗长至5~6片真叶时,就开始吐须抽蔓。此时,应及时搭架引蔓,根据丝瓜子 蔓发生和坐果情况,将茎基部无效子蔓摘除,以利通风透光,适当圈苗后扶其上架,使其分布均匀,如 生长过旺可摘除部分子蔓,每条子蔓结1个瓜后摘除。结果后期,摘除基部病、老叶片。 搭架可根据各地栽培习惯采用平棚架或人字架,支架高度在2米左右,要求其牢固耐用。 5.6.4 保花保果 丝瓜冬春种植,主蔓自10节左右着第一雌花,以后连续多节着生雌花,栽培上应疏去部分雌花。一 般第一节位雌花瓜多畸形,应及时摘除。同时,傍晚5~8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当瓜长 约30厘米时,注意吊瓜,人工拉直瓜条。 夏秋种植,由于着生第一雌花节位过高,应进行圈苗,出现雌花后才开始引蔓。 5.6.5 5.6.5.1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 3 DB46/ T41—2012 抽蔓后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灰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 5.6.5.2 主要虫害 苗期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潜叶蝇等。 抽蔓后主要虫害有:潜叶蝇、地老虎、白粉虱、瓜实蝇、棉铃虫、螨虫。 5.6.5.3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5.6.5.4 农业防治 针对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 上,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深沟高畦,覆盖地膜;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根据土壤肥力平衡施 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化肥;清洁田园。 5.6.5.5 物理防治 覆盖银灰色地膜可驱避蚜虫;温汤浸种杀死病菌;在田园放置粘虫色板、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 5.6.5.6 生物防治 5.6.5.6.1 天敌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5.6.5.6.2 生物药剂 多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农药如克枯草芽孢杆菌、多角体病毒杀虫剂、 BT粉等防治病虫害。 5.6.5.7 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时应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主要药剂防治方法见附录B。 5.6.6 适时采收 丝瓜谢花后7~10天,表皮嫩绿,深皱纹时即成熟,应及时采收,以免影响产量。采收时小心轻放, 避免擦伤瓜皮,影响上市价格。产品质量必须符合NY 5005的要求。 5.6.7 清理田园 采收罢园后将残枝败叶及杂草清理干净,回收覆盖的地膜,把清理出来的东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保持田园清洁。 5.6.8 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 按照《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和《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及 推荐使用农药品种名录的通告》(2010)的规定执行。 4 DB46/ T41—2012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棱丝瓜产地环境条件 表 A.1 项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浓度限量 目 3 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mg/m 日平均 1h 平均 ≤ 0.30 — 3 ≤ 0.15 0.50 3 ≤ 0.12 二氧化硫(标准状态),mg/m 二氧化氮(标准状态),mg/m 0.24 3 氟化物(标准状态), ≤ 7µg/m 20µg/m3 1.8µg/(dm2.d) — 注 1: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注 2:1h 平均指任何 1h 的平均浓度。 注3:摘自NY 5010—2001。 表 A.2 无公害蔬菜产地灌溉水质量指标 项 目 浓度限值 PH 值 5.5~8.5 化学需氧量,mg/L ≤ 150 总汞,mg/L ≤ 0.001 总镉,mg/L ≤ 0.005 总砷,mg/L ≤ 0.05 总铅,mg/L ≤ 0.10 铬(六价),mg/L ≤ 0.10 氟化物,mg/L ≤

pdf文档 DB46-T 41-2012 无公害农产品 棱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6-T 41-2012 无公害农产品 棱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1 页 DB46-T 41-2012 无公害农产品 棱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2 页 DB46-T 41-2012 无公害农产品 棱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03: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