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library
ICS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 51/ XXXXX—2013 加工专用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报批稿) 2013 - XX - XX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XX - XX 实施 发 布 DB51/ XXXXX—201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生产基地条件 ...................................................................... 1 4 栽培技术 .......................................................................... 1 5 采收及采后处理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加工生姜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表 .............................. 5 I DB51/ XXXXX—2013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传秀、李志、毛海啸、常伟、胡祥玉、苗明军 II DB51/ XXXXX—2013 加工专用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工专用生姜生产基地条件、栽培技术、采收及采后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泡渍、干制加工专用生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Z 26584~2011 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DB51/335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DB51/33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33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 DB51/T339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 3 生产基地条件 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3~4年内未种过生姜的pH 值5.0~6.8的壤土或沙壤土,符合DB51/336和DB51/T339的规定。 4 栽培技术 4.1 轮作制度 应轮作,轮作年限3年以上,提倡水旱轮作或粮菜轮作。 4.2 品种选择 根据加工目标,选用适合加工需求的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的优良品种。泡渍宜选用肉质厚而 细密,粗纤维少,风味浓郁的品种;干制宜选用姜辣素和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 4.3 姜种选择 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未腐烂、未损伤、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姜块 作种姜。 4.4 4.4.1 姜种处理 晒姜 1 DB51/ XXXXX—2013 选晴天取出姜种,晾晒姜种2天~3天到表皮发白。 4.4.2 掰种 将晾晒后的姜掰或切成50g~70g的小块,每块姜种带1个~2个饱满的芽,掰好的姜块用草木灰蘸涂 伤口。 4.4.3 浸种消毒 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或用75%的甲基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浸种5min~10min,然后捞出 晾干后催芽。 4.5 催芽 4.5.1 火炕催芽 将姜种码上炕,用稻草覆盖30cm厚,生火控制温度保持在20℃~25℃,7天后适当提高温度至30℃~ 32℃继续催芽,10天~15天后出芽,出芽后温度控制在25℃左右,待芽长到0.5cm时栽种。 4.5.2 酿热物温床催芽 将酿热物和薄膜及催芽场地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消毒,然后放10cm厚的酿热物,上 铺一层20cm~25cm的姜种,放一层稻草后再放一层姜种,通常2层~3层姜种,至温床口30cm为宜,姜种 上用保温物覆盖,然后盖好薄膜。催芽温度维持在22℃~25℃,一般前高后低,床内湿度85%~90%为宜, 催芽期约30天左右。每3天~5天检查一次温湿度,待芽长到0.5cm时栽种。 4.6 整地施肥 栽植前先均匀撒施底肥,每666.7㎡用油枯150kg、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 kg、腐 熟农家肥2000kg~2500kg,然后深耕土层35cm~40cm,整平后开好厢沟、中沟、围沟。按2.0m~2.2m 包沟开厢,或按25cm×35cm株行距用抱钳(打孔器)挖成错行排列种植穴待播种。使用肥料应符合 DB51/338的规定。提倡测土配方施肥。 4.7 栽植 4.7.1 栽植时间 土壤温度稳定在16℃以上即可栽植。露地一般在3月中下旬栽植。地膜覆盖栽培或设施栽培可根据 情况提前栽植,早春拱棚加工生姜于2月上中旬种植。 4.7.2 栽植密度 每666.7㎡,早春拱棚栽培播种姜芽数为11100株~13300株、姜种重量550kg~660kg,露地栽培播 种姜芽数为7500株~8000株、姜种重量400kg~500kg。 4.7.3 栽植方法 早春栽培一般采用条沟排栽,露地栽培一般采用穴栽。采取条沟排栽的,按2.0m~2.2m开厢,行距 50cm左右开种植沟,种植沟深30cm;栽植前浇足底水,株距8cm~10cm将姜种水平排放沟中,幼芽方向 一致,随即用细土覆盖5cm~7cm,盖好地膜,提温保墒;采取穴栽的按照25cm×35cm株行距用抱钳(打 2 DB51/ XXXXX—2013 孔器)挖成错行排列种植穴,穴深30cm~35cm,每穴平放1~2个姜种芽,用细土覆盖5cm~7cm,盖好地 膜。 4.8 田间管理 4.8.1 追肥 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生长分蘖前期追施1次~2次氮肥,每次用量为尿素或磷酸二铵: 5 kg~10 kg/666.7㎡,每15天追施1次;泡渍专用生姜块茎膨大期应追施硫酸钾,每次用量:5 kg~10kg/667㎡, 每7天~10天1次,共2~3次。施肥应符合DB51/338的规定。提倡施用有机肥。 4.8.2 水分管理 姜苗出齐后,要勤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土壤表面见白或半个月浇一次水。生姜分蘖5枝~8 枝时,一般每7天~10天浇1次大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5%,泡渍专用生姜栽培切忌土壤干旱。 4.8.3 中耕除草 一般在出苗后结合浇水培土,浅中耕除草1次~2次。 4.8.4 培土 4.8.4.1 条沟栽培培土 做泡姜栽培的前两次覆土必须及时,结合覆土浇水保墒。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结合追肥、中耕除 草培土2次~3次,第1次齐苗后,除去地膜,覆土平厢,第2次隔20天后,第3次15天~20天后培土。每 次培土6cm~8cm厚,培土后在每个种植行上形成高40cm的厢。做干姜栽培的后两次不必覆土。 4.8.4.2 穴栽培土 穴栽方式培土3次:第1次齐苗后,除去地膜,第2、3次隔15天~20天后,每次培土6cm~8cm厚,最 后一次覆土后种植穴与厢面齐平。 4.9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姜螟、姜瘟病、白绢病、叶斑病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4.9.1 农业防治 采用水旱轮作或不同科作物轮作,切断土壤传菌;严格选用无病种姜,杜绝姜种传病;选择地势高 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有机肥肥料应尽量不带病菌,必须腐熟;井水灌溉,并防止水源污染;及时拔除 初期病株。 4.9.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赤眼蜂等,扩大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利 用印楝素、苦参碱、香菇多糖等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4.9.3 物理防治 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用糖醋液诱杀斜纹夜蛾;杀虫灯诱杀蛾类害虫;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 膜条驱避蚜虫。 3 DB51/ XXXXX—2013 4.9.4 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测报,选择最佳防治时期,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交替 使用不同的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同一个栽培期内只能使用一次,不得随意提高农药使用浓度,严 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推广使用新型施药器械。农药使用严格执行GB/T8321和DB51/337的规定。化学 药剂防治时期和方法见附录A 5 采收及采后处理 5.1 采收时间 根据生姜产品成熟度决定采收时间。泡渍加工的嫩姜,一般应在植株旺盛分枝后期,早春拱棚栽培 泡渍嫩姜一般5月~6月采收,露地栽培泡渍嫩姜一般6月底~8月根据市场行情采收;干制加工的老姜通 常于10月中下旬霜降前,姜块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 5.2 采收方法及处理 收获前2d~3d,先浇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疏松,收获时挖松生姜根部土壤,轻轻拔出整个姜块,抖 掉泥土,泡渍姜用的从嫩姜块上部白色茎2cm处削去多余茎秆,摘除姜母和须根,平放于细竹子扎成的 竹排上,用水泵加压冲洗;干制加工用的不留茎杆,清洗完成后,进行分级包装贮运,清洗用水应符合 DB51/336农业生产用水质量要求。包装、运输、贮藏过程中要注意防冻、防晒、防雨淋和通风换气,避 免二次污染。 4 DB51/ XXXXX—2013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加工生姜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表 病害名称 防治适期 发病初期 姜螟虫 发病初期 姜瘟病 发病初期 姜白绢病 叶斑病 发病初期 推荐药剂及使用剂量 2.0%阿维菌素 1500 倍液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500 倍液 2.8%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800 倍-1000 倍液 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43%菌力克悬浮剂 6000 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2000 倍液 45%特克多悬浮剂 1000 倍液 70%甲基硫菌灵 800

pdf文档 DB51-T 1686-2013 加工专用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1686-2013 加工专用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1686-2013 加工专用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1686-2013 加工专用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9:44:3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