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1 备案号:41671-2014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254—2014 白菜型油菜 青油 21 号 2014 - 03 - 03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3 - 15 实施 发 布 DB63/T 125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海北州种子管理站、海北州农技推广中心、青海 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海梅、马生耀、仁青吉、沈延梅、白尼玛、马学峰、盛宗伟、牛建伟、任海 瑛、马富兰、雷增荣、李武德、华旦、马占青、张燕霞、张维英、霍建萍、马生兰、马雪杰。 本标准授权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 I DB63/T 1254—2014 白菜型油菜 青油 21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菜型油菜青油21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种植地区,对其经济性状、栽 培技术要点及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 推广、检验、收购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010 青海省油菜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用浩油11号作母本,小日期作父本配置杂交组合,F1 代回交后代选择单株选育 而成。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青油21号,属白 菜型油菜,种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3.2 特征特性 3.2.1 观察记载 按DB63/T 010执行。 3.2.2 观察地点 基本情况见附录A。 3.2.3 植株性状 子叶心脏形,叶色淡绿,心叶黄绿,无刺毛,幼苗半直立;裂叶,叶脉白,叶柄短,叶缘浅圆,蜡 粉无;苔茎淡紫,苔茎无蜡粉,苔茎无刺毛。株高94.46厘米±11.02厘米,茎粗0.49厘米±0.17厘米, 分枝起点23.55厘米±15.5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3.13个±1.13个,二次分枝数0.93个±0.90个,单株 分枝数4.06个±1.23个。 3.2.4 花和角果性状 1 DB63/T 1254—2014 无限花序。花色淡黄,花冠椭圆形,平展、侧叠;雄蕊高于柱头。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角果长 4.89厘米±0.56厘米,每角粒数12.40粒±4.46粒,单株角果数68.00个±27.66个。主花序有效角果数 24.27个±9.18 个,主花序角果密度0.76个/厘米±0.29个/厘米。 3.2.5 种子性状 种籽颜色深褐色、圆形。 3.2.6 经济性状及品质 单株产量2.13克±0.54克,千粒重2.87克±0.13克;容重630.00克/升; 经济系数0.22±0.07。籽 粒含油量43.64%,油品芥酸含量10.31%,饼粕硫苷含量48.46微摩尔/克。 3.2.7 熟性及生育期 春性,早熟。播种至出苗21天±3天,期间≥0℃积温189.20℃,出苗至现蕾17天±3天,期间≥0℃ 积温222.30℃,现蕾至抽苔期10天±2天,期间≥0℃积温124.10℃。抽苔至初花期8天±1天,期间≥0 ℃积温93.40℃,初花至盛花期6天±2天,期间≥0℃积温72.40℃,盛花至终花期30天±2天,期间≥0 ℃积温374.30℃,终花至成熟27天±3天,期间≥0℃积温378.80℃。生育期97天±3天,期间≥0℃积温 1185.30 ℃,全生育期119天±3天,期间≥0℃积温1374.50℃。 3.2.8 抗逆性 耐寒性较强, 抗旱性中等,抗倒伏性较强。 3.3 栽培技术要点 忌连作,秋后深翻20.00厘米-25.00厘米,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采用机械条播,行距15.00厘米 -20.00厘米,播深2.00厘米-3.00厘米;播种量0.0225吨/公顷-0.030吨/公顷(1.50千克/亩-2.00千克/ 亩);播前施腐熟有机肥22.500吨/公顷-30.000吨/公顷(1500.00千克/亩-2000.00千克/亩),纯氮0.029 吨/公顷-0.041吨/公顷(1.93千克/亩-2.72千克/亩),五氧化二磷0.052吨/公顷-0.069吨/公顷(3.45千 克/亩-4.60千克/亩);保苗:高位山旱地180.000万株/公顷-225.000万株/公顷(12.00万株/亩-15.00 万株/亩), 中位山旱地150.000万株/公顷-180.000万株/公顷(10.00万株/亩-12.00万株/亩);田间早 追肥,苗期结合降雨或中耕除草追施纯氮0.015吨/公顷—0.030吨/公顷(1.00千克/亩—2.00千克/亩), 中耕除草1-3次。 3.4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3.4.1 生产能力 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1.650吨/公顷-1.950吨/公顷(110.00千克/亩—130.00千克/亩);高 水肥条件下,产量1.800吨/公顷-2.100吨/公顷(120.00千克/亩—140.00千克/亩。 3.4.2 适宜地区 年均温0.5℃以上高位山旱地,环湖农业区。 a) 2 DB63/T 1254—2014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海晏县西海镇) A.2 时间 2010—2011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3110米,年降水量402.40毫米,年平均气温-0.20℃,无霜期120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初期4月13日,终期10月17日,期间积温1455.10℃; 日平均稳定通过≥5℃初期5月21日,终期9月18日, 期间积温1202.10℃。土壤类型栗钙土、质地中壤土,有机质3.82%、全氮0.242%、全磷0.065%、全 钾2.31%、碱解氮178毫克/千克、速效磷7.8毫克/千克、速效钾161毫克/千克。属环湖半干旱地区,无 灌溉条件。 3 DB63/T 1254—2014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 1.650吨/公顷-1.950吨/公顷(110.00千克/亩—130.00千克/亩);2010年在海北州西海镇麻 匹寺种植0.15公顷(1.00亩),产量1.805吨/公顷(120.35千克/亩)。 B.2 高水肥条件下产量 1.800吨/公顷-2.100吨/公顷(120.00千克/亩—140.00千克/亩;2011年在海北州西海镇麻匹 寺种植0.15公顷(1.00亩),产量2.195吨/公顷(146.30千克/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63-T 1254-2014 白菜型油菜 青油21号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7:01: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