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library
ICS 65.020.20 B 31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003—2017 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nutrients regulation for Asparagus 2017 - 12 - 29 发布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36/T 1003—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环境要求 .......................................................................... 2 5 工程设计要求 ...................................................................... 2 6 水肥一体化模式 .................................................................... 2 7 设施安装 .......................................................................... 2 8 施肥管理 .......................................................................... 4 9 水分管理 .......................................................................... 5 10 设施维护及其他管理 ............................................................... 5 I DB36/T 100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 所、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江西添雨添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绍春、邱才飞、廖圣辉、尹玉玲、付友生、谢启鑫、陈霞、汤泳萍、刘丹、 周劲松、张岳平、陈光宇。 II DB36/T 1003—2017 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工程设计要求、水肥一体化模式、设 施安装、施肥管理、水分管理、设施维护及其他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芦笋设施栽培过程中的灌溉施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0002.1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10002.2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 13664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乙烯(PVC-U)管材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1106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NY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NY 1428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NY 1429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肥一体化技术 按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将可溶性肥料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相溶后,均匀、定 时、定量灌溉和施肥的技术。 3.2 节水灌溉 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灌溉方式。 3.3 1 DB36/T 1003—2017 水溶性肥料 可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 3.4 EC值 液体肥料或种植介质中的可溶性离子浓度(单位:ms/cm)。 4 环境要求 4.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要求。 4.2 灌溉水质 水肥一体化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要求,杂质粒度≤0.125mm,必要时在水肥一体化装置之前对水 质进行预过滤净化。 5 工程设计要求 采用固定式滴灌设备,滴灌工程设计应符合GB 50288、GB/T 50485和GB/T 50363要求。 6 水肥一体化模式 6.1 重力自压法 在供水水池顶部修建一个施肥池或放置一个施肥容器, 利用重力自压使肥液进入灌溉管道系统进 行施肥。施肥时先打开水池阀门,然后打开施肥阀门施肥。 6.2 泵前侧吸法 利用离心泵吸水管内的负压将肥料溶液吸入系统, 使水泵在吸水的同时将肥液吸入灌溉管道中去, 可用普通水泥池或塑料桶等容器均可作为施肥容器。用施肥阀门的开度大小控制施肥速度。 6.3 移动式灌溉施肥机 芦笋种植规模相对较小的用户可选择移动式灌溉施肥机。 7 设施安装 7.1 管道系统 7.1.1 给水管 给水管一般使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及管件,应符合GB/T 10002.1和GB/T 10002.2的规定。 在管道系统首部或适当位置安装调压、减压、限压和进排气阀等装置进行系统安全保护。在首部,需安 装止回阀和空气阀。止回阀保证肥水不回流污染水源,空气阀减少水泵启动和停机时产生的水锤破坏作 2 DB36/T 1003—2017 用,一般安装在地形最高处或局部高处,如果管道距离太长,一般每300m需要安装一个空气阀。在管道 尾部加装排污球阀,定期打开冲洗管道,减少滴头堵塞。 7.1.2 输送管网 一般采用三级管网,即主干管、支管和滴灌管(带),采用“丰”字形布置。主干管、支管常用硬 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应符合GB/T 13664的要求。通常在整地起畦后沿芦笋种植行铺设滴灌管,滴灌管 离芦笋植株10㎝。滴灌管采用外径16mm,壁厚0.4mm~1.0mm,滴头流量2.0L/h~3.0 L/h,滴头间距30cm~ 50cm,工作压力50kPa~200kPa,滴灌管最大铺设长度≤100m。重质土壤,应选择小流量滴头,轻质土 壤可选择大流量滴头。 7.2 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由水泵和动力机构成。井灌区宜选用井用潜水泵或长轴深井泵,地表水源区则选用离心泵 或潜水泵,其配套动力机为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如果直接取水于有压水源(水塔、压力给水管、高位水 池等)则可省去水泵和动力机。水泵选型的依据是滴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滴灌区属于低压灌 溉的,水泵扬程不宜过高。要求供水压力为50kPa~200kPa,田间灌溉水流量一般每667㎡为1.5t/h~ 3.0t/h。采用水压重力灌溉时要求供水源与出水口的高程差达10m以上。 7.3 施肥设备 7.3.1 旁通施肥罐(压差式施肥罐) 由两根细管分别与施肥罐的进、出口连接,然后再与主管道相连接,在主管道上两条细管连接点之 间设置一个截止阀以产生一个较小的压力差(Pa),使一部分水流流入施肥罐,进水管直达罐底,罐中 肥料水溶解后,肥料溶液由出水管进入主管道,将肥料带到作物根区。采用旁通施肥罐需在管道有足够 压力或电力保证条件下施行。 7.3.2 注射泵 使用水力驱动或机械(电机、内燃机)驱动施肥泵,采用注射泵将肥料母液注入灌溉系统,可保持 肥液浓度稳定,通过控制施肥用量与施肥时间条件下实现精确施肥。 7.3.3 自压施肥系统 施肥装置将肥料母液贮存罐安装在高于蓄水池水面1.0m以上的位置,通过阀门和三通与给水管连 接,肥料母液通过自身重力和水泵吸力流入灌溉系统,可调节控制肥料母液流量和施肥时间,精确控制 施肥量。 7.4 过滤装置 地表水在进入水泵前,在吸水底阀上包扎孔径0.18mm的过滤纱网进行过滤。田间过滤一般采用叠片 式过滤器过滤灌溉水,以使用孔径0.125mm以上精度的叠片式单个过滤器为宜。给水管在蓄水池中吸水 位置宜高于水池底部20cm以上,防止淤泥等杂质被吸入。 7.5 控制系统 7.5.1 手动控制系统 适于作业量相对较小的芦笋园,水泵、管道阀门的开启、关闭,灌溉时间控制等所有操作均由人工 完成,需安装压力表与流量表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3 DB36/T 1003—2017 7.5.2 自动控制系统 以专业软件及对应的通讯系统为支撑,根据芦笋需水需肥规律和生长情况预先编好灌溉施肥的电脑 控制程序,并实时修改,以满足不同生长期的需肥需水要求。 8 施肥管理 8.1 施肥原则 根据芦笋生物学特性、生长周期、土壤肥力状况、气候条件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各种养分配 比、基肥与追肥的比例,进一步确定基肥的种类、用量和各个时期追肥的种类、用量、追肥时间、追肥 次数。芦笋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的肥料应为水溶性肥料。水溶性肥料应符合NY 1106、NY 1107、NY 1428 和NY 1429的要求。在土壤中移动较慢、吸收利用率较低的P、Ca等元素和有机肥料宜作基肥施用。芦笋 肥料管理应遵循芦笋的营养需求规律,一般营养生长期勤施薄施,留母茎和留母茎采笋期重施,休眠期 适当减少用肥量,最好以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 8.2 施肥总量 8.2.1 芦笋需肥量与肥料利用率 通常每生产1000㎏商品芦笋需吸收纯氮2.16kg~2.59㎏,五氧化二磷0.32kg~0.38㎏,氧化钾 1.72kg~2.21㎏。滴灌时养分利用效率通常为氮50%~60%,磷20%~30%,钾60%~70%。 8.2.2 芦笋需肥总量计算 表1 不同芦笋产量目标的施肥总量(㎏/667 ㎡) 产量(㎏/667 ㎡) 氮(N) 磷(P2O5) 钾(K2O) 1000 3.60~5.18 1.07~1.90 2.46~3.68 1200

pdf文档 DB36-T 1003-2017 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1003-2017 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1003-2017 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1003-2017 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5:40:0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