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1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004—2017 芦笋设施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Asparagus rain shelter cultivation technique regulations 2017 - 12 - 29 发布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36/T 1004—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农药、肥料使用要求 ................................................................ 1 5 产地环境 .......................................................................... 1 6 避雨设施 .......................................................................... 2 7 栽培技术 .......................................................................... 2 8 病虫害防治 ........................................................................ 4 9 采收 .............................................................................. 5 10 生产档案 ......................................................................... 5 I DB36/T 1004—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绍春、汤泳萍、周劲松、尹玉玲、张岳平、谢启鑫、陈光宇。 II DB36/T 1004—2017 芦笋设施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药、肥料使用要求、产地环境、避雨设施、育苗、病虫害防治、生产档案和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芦笋设施避雨高效、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7 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管骨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24 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芦笋避雨设施 用于芦笋避雨栽培的各种设施。 3.2 大棚结构 用于支撑覆盖塑料薄膜的钢架大棚。 3.3 农用塑料薄膜 具有高透明、高保温、无滴消雾、高效转光等特点的塑料薄膜。 4 农药、肥料使用要求 化学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5 产地环境 1 DB36/T 1004—2017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中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且2年内 未种过百合科作物的地块为宜。 6 避雨设施 6.1 大棚 大棚宜南北向建造,单体大棚宽6m~8m,顶高不低于2.8m,连体棚可多连体,棚宽6m或8m为宜,大 棚肩高不低于2m,多连体大棚宜在中间拱顶上分布天窗散热。大棚长度可依据地形确定,最长不超过50m。 大棚所有通风处安装25目~30目防虫网。大棚搭建应符合NY/T 7要求,大棚覆盖薄膜应符合NY/T 1224 要求。 6.2 排水沟 两排大棚之间建一条宽70㎝、深70㎝的排水沟,置于道路北侧或南侧。 7 栽培技术 7.1 品种选择 选用抗(耐)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状好品种的杂交一代种子。 7.2 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纯度≥95%,发芽率≥90%,水分≤8%。 7.3 育苗 7.3.1 浸种催芽 浸种前晒种2d,75%百菌清(WP)800倍溶液消毒2h。种子冲洗后在25℃~28℃水中浸泡36h,中途 冲洗1次~2次, 同时换水。 种子吸胀后于25℃~28℃条件下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洗1次~2次。种子20%~ 30%露白后即可播种。 7.3.2 育苗方式 大棚内用穴盘或营养钵装营养土育苗。穴盘选用50穴、孔径5cm规格,营养钵要求高7cm~10cm,上 口径7cm~10cm。营养土一般用未种植芦笋的客土过筛与腐熟有机肥配制而成。 7.3.3 播种 播种前一天将穴盘(营养杯)营养土浇透水,播种时先在营养土中间扎一个小孔,将已露白的种子 每穴一粒播入小孔,播完后覆盖1.5cm厚营养土。 7.3.4 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充分浇水,苗期土壤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70%。出苗后可适量施用0.1%的尿素溶液提苗, 再用适量清水冲淋,防止烧苗。及时拔除营养钵内杂草,注意防治病虫害。 7.4 栽培畦 2 DB36/T 1004—2017 7.4.1 施肥沟 6m宽单棚每棚种植4行,8m宽单棚种植6行,按照7.5.2 行距分别开4条和6条40㎝宽,40㎝深施肥沟, 连体棚施肥沟开挖参照单体棚进行。种植沟宜南北向开挖,挖沟时上、下层泥土应分开,回填时将上层 熟土与基肥分层填入种植沟。种植沟整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小拱形,移栽前浇水沉实,以备定植。 7.4.2 基肥 先将表层土回填沟底5cm~6㎝,再每667㎡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kg~5000㎏,生石灰25㎏,菜枯饼 100㎏,硫酸钾镁80㎏。覆土后表层每667㎡撒谷壳灰20m³,然后旋耕耙碎棚土。 7.4.3 整畦 6m宽单棚和6m跨度连体棚整4畦,畦宽80㎝;8m宽单棚和连体棚整成2大畦,2小畦,大畦宽130㎝, 小畦宽80㎝。大畦整成两边高、中间低成“M”形,便于补肥,小畦整成平面,畦面高度18cm~20㎝。 7.5 移栽 7.5.1 移栽时间 苗期45d~60d(从出苗开始计),当苗长至3支~4支地上茎、贮藏根4根~5根时移栽。宜在早春2 月下旬浸种播种,5月上旬移栽,也可在9月中下旬播种,下年2-3月移栽。 7.5.2 移栽密度 6m宽单棚和6m跨度连体棚行距150㎝,株距30㎝;8m宽单棚和连体棚宽行160㎝,窄行80㎝,株距30 ㎝,大畦栽种2行,小畦栽种1行。 7.5.3 移栽方法 在畦面栽苗位置先拉出直线沟,将苗按大小分级带土移栽。移栽深度8cm~10㎝,栽后双手压紧拥 兜土,然后浇水沉实,再补土将沟盖平。 7.6 栽培管理 7.6.1 总则 栽苗后大棚所有通风口全部打开保持通风,遇大风、暴雨、寒冷等恶劣天气时关闭通风口。 7.6.2 选留母茎 春季4月10日前后选晴天开始留母茎3支~5支,秋季7月下旬~8月上旬选粗壮嫩茎留母茎5支~8支。 调节母茎高度,1.0cm~1.1㎝粗度的母茎在1.5m高时摘心,1.2cm~1.3㎝粗度的母茎在1.6m时摘心,1.4 ㎝以上粗度的母茎在1.8m时摘心,形成上、中、下三个层次的立体采光。母茎留足后抽生的嫩茎必须及 时采摘。一年生的芦笋所萌发的嫩茎全部保留(病残变形的除外),当大小支数达到12支时,逐步将前 期萌发的细小茎拔除,待新笋粗度达到1.0㎝时即可采收。 7.6.3 中耕除草 结合追肥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时应避免伤及地下贮藏根和嫩茎。每次中耕后必须追施水 肥并适量培土护兜。 7.6.4 整枝清园 3 DB36/T 1004—2017 留母茎时须搭架支绳,防止母茎倒伏。母茎生长期间应随时将影响通风透光的过密枝叶和病虫害变 黄的枝叶剪除,换留母茎和冬季地上茎枯萎后及时将枯枝残叶、残茬清扫干净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 7.6.5 水分管理 大棚设施栽培宜采用滴灌,用水必须是无污染水源。 7.6.5.1 幼苗期 移栽后及时浇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 7.6.5.2 采笋期 留母茎时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每d滴灌0.5hr。留母茎采收嫩茎时,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 60%,每d滴灌1hr。春季采笋时土壤相对湿度55%左右,阴雨天视土壤湿度适当减少滴灌时间。 7.6.5.3 休眠期 植株休眠时浇一次透水,割去残茎进行施肥中耕后再浇一次透水。 7.6.6 施肥 7.6.6.1 施肥原则 按NY/T 496执行。 7.6.6.2 施肥方法 每667㎡在种植沟内施腐熟农家肥3000kg~5000kg和氮磷钾复合肥50kg左右作基肥。追肥根据土壤 肥力、生育时期和生长状况而定,注意平衡施肥,采笋期不宜使用速效氮肥。每年冬季采笋结束后,及 时追补肥,每667㎡施腐熟农家肥2000kg~3000kg和氮磷钾复合肥50kg左右。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 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8.2 防治方法 8.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优良杂交一代品种;因地制宜,避雨栽培,留茎换茎;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残 茬;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加强中耕除草,合理施肥,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8.2.2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捕杀、色板诱杀、性诱杀和糖醋液诱杀;人工捕杀,傍晚、清晨人工捕捉蛾类害虫;人 工除草或机械除草。 8.2.3 生物防治 4 DB36/T 1004—2017 保护天敌 草蛤、瓢虫、寄生蜂、捕食螨、蛙类、蜥蜴等有益生物;允许有条件使用生物源农药, 如微生物源
DB36-T 1004-2017 芦笋设施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54: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