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31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T 3531-2019 ‘淮椒 1108’红椒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of Red pepper ' Huaijiao 1108' 2019 - 2 - 28 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3 - 30 实施 发 布 DB32/T 353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德旭、汪国莲、王玮玮、杨红、孙玉东、赵建锋。 I DB32/T 3531—2019 ‘淮椒 1108’红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淮椒1108’红椒生产的术语定义、产地环境、茬口安排、设施要求、育苗、定植、定 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地区‘淮椒1108’红椒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2/T 3342 淮安红椒分等分级 3 术语定义 3.1 淮椒1108 Huaijiao 1108 中早熟杂一代辣椒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并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可 作为特色红椒专用品种。 4 产地环境 符合NY 5010的规定,并选择地势高、灌排方便、土壤肥沃、无污染的田块。 5 茬口安排 5.1 秋季茬口 7月中旬播种,8月中旬定植,11月下旬~12月上旬红椒上市。 5.2 春季茬口 1月中旬播种,3月上旬定植,7月上旬红椒上市。 6 设施要求 1 DB32/T 3531—2019 单体塑料大棚、连栋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均可。 7 7.1 育苗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16715.3的要求。 7.2 用种量 每667m2用种量为40 g~50 g。 7.3 种子处理 将种子置于55℃水中浸泡10 min,并不断搅拌至室温,浸泡6 h~8 h,搓掉种子表面物质,取出, 沥干,置于阳光下晾晒至干燥。 7.4 播种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法。选用72穴盘,装好基质,压孔,孔深为1 cm~1.5 cm,每穴播1粒种子,用 蛭石覆盖,浇透水,穴盘上覆盖地膜;7月份播种的,地膜上再覆盖遮阳网或一层报纸。 7.5 播后管理 60%种子出苗后,揭掉地膜及其上层覆盖物,及时浇水保湿,选择晴天浇水。幼苗生长过程中,夏 季晴天中午应遮阳,利用水帘、风机等设备降温,白天温度应控制在35℃以内,夜间应加大通风量,保 持温度不高于棚外温度。冬春季苗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上,夜间加温,保持温度不低于10℃。齐 苗后及时预防苗期猝倒病、夜蛾、螨虫、粉虱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考附录A。 8 8.1 定植 定植前准备 定植田提前10 d~15 d腾茬,并深耕晒垡。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 kg~2000 kg、三元复合肥 (15-15-15)50 kg作为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要求。旋耕土地,按畦面宽80 cm、畦间沟宽30cm 做畦,畦面上铺设滴灌带并覆盖地膜,使用膜下滴灌。 8.2 定植密度 每667m2定植3500株左右,行距55 cm左右,株距35 cm左右。 8.3 定植方法 秋季保护地栽培的,8月中旬,苗龄达到30 d~35 d,幼苗8片~10片真叶时,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 定植。 春季保护地栽培的,3月上旬定植,苗龄达到45 d~50 d,幼苗8片~10片真叶时,选择晴天上午定 植。 辣椒苗根系连同基质一起栽入定植穴内,覆土高于根系基质团1.5 cm以内。 2 DB32/T 3531—2019 9 定植后管理 9.1 温度管理 秋季保护地栽培的,定植后白天温度宜控制在28℃~30℃范围内,遇高温天气应及时开棚通风、 遮阳降温,温度不超过35℃。开花坐果期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8℃范围内,夜间15℃~18℃。红 椒上市期间,随着气温下降加盖二层膜和草苫保温,白天温度控制在18℃~20℃,夜间小拱棚内温度 控制在10℃以上。 春季保护地栽培的,3月-4月份温度较低时,采用二层膜覆盖,白天棚内温度25℃~28℃,夜间15℃~ 18℃。进入5月份后,随着气温上升,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夜间温度15℃~18℃。 9.2 水肥管理 9.2.1 水分管理 秋季保护地栽培,定植时浇一次定根水,定植后第二天浇一次透水,之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 前期小水勤浇,后期随气温下降减少浇水量。 春季保护地栽培,定植时浇一次定根水,前期气温相对降低,浇水应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并控制 浇水量,后期随着气温上升,增加浇水量。 9.2.2 养分管理 门椒坐果后追肥,每667m2滴灌追施水溶型三元复合肥(18-4-19)10 kg,第四层果后,每667m2再追 施水溶型三元复合肥(18-4-19)10 kg,后期适时断水断肥。 9.3 植株管理 门椒以下侧枝长至10 cm左右,及时打掉。适时摘除门椒、僵果和病果,每株留10个~14个正常果 实。 10 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10.1.1 10.1.2 主要病害:猝倒病、疫病、根腐病、病毒病、灰霉病等。 主要虫害:烟青虫、地老虎、蛴螬、粉虱、蚜虫等。 10.2 防治方法 10.2.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10.2.2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等。 10.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参考附录A。 3 DB32/T 3531—2019 11 采收 红椒果实在充分膨大并完全转为红色后采收,按照DB32/T 3342-2017分等分级,装入专用纸箱。 12 记录 生产过程应全部记录,生产记录保存不少于两年。 4 DB32/T 3531—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辣椒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使用农药 配比浓度 剂型* 猝倒病 72.2%霜霉威 800~1000 倍液 WS 播种时浸种,苗期兑 水均匀喷雾 7~10d 疫病 25%甲霜灵 72.2%霜霉威 50%多菌灵 400~500 倍液 600~800 倍液 500 倍液 WP WS WP 播种、苗期,采用浸 种和拌土方式; 定植后,坐果期均匀 喷雾 5~7d 病毒病 20%吗胍·乙酸铜 1.5%植病灵 600 倍液 1000~1500 倍液 WP EC 高温干旱时喷雾 7d 灰霉病 50%腐霉利(速克灵) 40%嘧霉胺(施佳乐) 1000 倍液 800 倍液 DC DC 晴天喷雾 3d 根腐病 70%甲基硫菌灵 60 噻菌灵 600~800 倍液 400~600 倍液 WP WP 灌根 5~10d 10%虫螨腈 5%氯虫苯甲酰胺 1000 倍液 1000 倍液 SC WG 喷雾 14d 7~15d 20%氰戊菊酯 10%溴·马乳油 3000 倍液 2000 倍液 EC EC 1-3 龄幼虫时期采取 喷雾防治。 7d 50%辛硫磷 40~60 倍 EC 蚜虫 10%吡虫啉 3%啶虫脒 15%异丙威烟熏剂 1500 倍液 1000~1500 倍液 500~600 克/亩 WP EC VP 喷雾 喷雾 烟熏 7d 3~5d 14d 螨虫 20%哒螨灵 3000 倍液 WP 喷雾 15d 夜蛾(含烟青 虫、棉铃虫) 地老虎 蛴螬 粉虱 施药方法 50-100 克辛硫磷拌 麦麸 3-4 千克,撒于 种植沟中诱杀, 拌种处理 安全间隔期 15~20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2-T 3531-2019 ‘淮椒1108’红椒生产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2:13: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