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11291001.7
(22)申请日 2022.10.21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53723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11.22
(73)专利权人 沃卡姆 (山东) 真空玻璃科技有限
公司
地址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高新区钱
塘江街15号
(72)发明人 张晓泉 刘永亮 解孝峰 孙树泉
李洪玉 李玉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嘉途睿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 合伙) 11793
专利代理师 彭成
(51)Int.Cl.
G01N 21/958(2006.01)
G01N 21/13(2006.01)
G01N 21/01(2006.01)
B65G 49/06(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11323435 A,2020.0 6.23CN 112986258 A,2021.0 6.18
JP H10148619 A,19 98.06.02
JP H09218161 A,19 97.08.19
SG 123132 A1,20 06.07.26
US 2008060744 A1,2008.03.13
CN 110303433 A,2019.10.08
CN 110523682 A,2019.12.0 3
CN 20985845 5 U,2019.12.27
CN 106248686 A,2016.12.21
CN 204405005 U,2015.0 6.17
CN 113386445 A,2021.09.14
CN 2172123 38 U,202 2.08.16
US 2012274931 A1,2012.1 1.01
CN 205786362 U,2016.12.07
CN 210294101 U,2020.04.10
张鹏飞.基 于声发射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
承人夹层玻璃损伤破坏研究. 《中国测试》 .2021,
第47卷(第12期),
陈慧龙.基 于视觉的汽车安全玻璃 碎片状态
检测方法研究. 《全国优秀硕士学位 论文全文数
据库 信息科技 辑》 .2017,(第6期), (续)
审查员 郝善朋
(54)发明名称
一种真空玻璃合片装置用自动检测上料输
送线及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玻璃合片装置用自动
检测上料输送线及检测方法。 设置上下两层的输
送辊, 将上下两层的玻璃板直接输送到叠加位
置, 在上料过程中设置红外光检测和紫外光检
测, 可以实现一次同步拍摄全部待测表面的瑕
疵, 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 效果。 利用了玻璃
板不能透过紫外光同时可以透过红外光的特点
使用紫外光对玻璃板的外侧进行检测, 无任何干
扰, 避免了检测时无法区分瑕疵 位于玻璃的上下
哪个表面导致后续处理不放面的麻烦。 利用了发
散光源成像尺寸随着距离光源距离增大而变化的特点, 可以很好的区分瑕疵 位于玻璃的哪个表
面上, 大大提高了后续处 理的速度。
[转续页]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2页
CN 115372381 B
2022.12.23
CN 115372381 B
(56)对比文件
J. Haywood.Automated Counti ng System for the E CE Fragmentati on test. 《Glas s
Processing Days》 .19 97,(第9期),2/2 页
2[接上页]
CN 115372381 B1.一种真空玻璃合片装置用自动检测上料输送线, 包括上料输送辊和检测工位, 输送
辊用于承载玻璃板以实现上料输送, 输送辊包括两层, 上层输送辊 (11) 用于输送上层玻璃
板 (21) , 下层输送辊 (12) 用于输送下层玻璃板 (22) , 检测工位用于对玻璃板进行检测; 其特
征在于:
还包括上料输送系统控制器、 外侧检测模块、 内侧检测模块、 图像分析模块、 光栅传感
器和红外光吸 收罩 (51) ;
上料输送系统控制器控制输送辊的转动和 停止; 上料输送系统控制器还连接光栅传感
器、 外侧检测模块和内侧检测模块;
外侧检测模块包括紫外光源和紫外成像传感器, 用于对上层玻璃板 (21) 的上表面和下
层玻璃板 (2 2) 的下表面进行检测;
内侧检测模块包括红外光源和红外成像传感器, 用于对上层玻璃板 (21) 的下表面和下
层玻璃板 (2 2) 的上表面进行检测;
紫外成像传感器和红外成像传感器连接图像分析模块, 图像分析模块对采集的图像进
行分析以确定玻璃板表面是否存在瑕疵;
上料输送系统控制器和图像分析模块连接上位机, 以实现上位机对于上料输送系统控
制器和图像分析模块的控制;
上层输送辊 (11) 倾斜设置, 使得上层玻璃板 (21) 在 上层输送辊 (11) 的支撑下与水平面
呈一夹角 α, 其中α ≤ 30°;
下层输送辊 (12) 水平设置, 使得下层玻璃板 (22) 在 下层输送辊 (12) 的支撑下与水平面
平行;
上层输送辊 (11) 和下层输送辊 (12) 均 为边缘支撑模式, 即输送辊仅对玻璃板的边缘进
行支撑, 输送辊与玻璃板的接触的长度小于2c m; 以保证在检测时输送辊不会对玻璃板造成
大面积遮挡;
上层输送辊 (11) 与下层输送辊 (12) 具有一交汇位置, 上层玻璃板 (21) 和下层玻璃板
(22) 在交汇位置实现交汇堆叠, 堆叠后能够进行合片, 外检测模块和内检测模块设置于检
测工位处, 检测工位 位于交汇位置的上游, 对输送中的玻璃板进行检测;
外侧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紫外光源 (31) 、 第二紫外光源 (32) 、 第一紫外成像传感器 (33)
和第二紫外成像传感器 (34) ;
第一紫外光源 (31) 设置于检测工位上方, 第一紫外光源 (31) 发射紫外光投射到上层玻
璃板 (21) 的上表 面; 紫外光被上层玻璃板 (21) 的上表 面反射后传输至第一紫外成像传感器
(33) 上; 第一紫外成像传感器 (33) 表面设置有滤光片, 使得只有第一紫外光源 (31) 发出的
紫外光的波长可以透过; 第一紫外成像传感器 (33) 对上层玻璃板 (21) 的上表面进行成像;
第一紫外传成像感器所拍摄图像 被发送至图像分析模块;
图像分析模块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上层玻璃板 (21) 的上表面是否存在瑕疵;
第二紫外光源 (32) 设置于检测工位下方, 第二紫外光源 (32) 发射紫外光投射到下层玻
璃板 (22) 的下表 面; 紫外光被下层玻璃板 (22) 的下表 面反射后传输至第二紫外成像传感器
(34) 上; 第二紫外成像传感器 (34) 表面设置有滤光片, 使得只有第二紫外光源 (32) 发出的
紫外光的波长可以透过; 第二紫外成像传感器 (34) 对下层玻璃板 (22) 的下表面进行成像;
第二紫外传成像感器所拍摄图像 被发送至图像分析模块;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5372381 B
3
专利 一种真空玻璃合片装置用自动检测上料输送线及检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6:02: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