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rd library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434141.9 (22)申请日 2022.04.24 (71)申请人 浙江大学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 路866号 申请人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谢海建 于梦真 陈赟 丁昊 陈阳 (74)专利代理 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专利代理师 傅朝栋 张法高 (51)Int.Cl. G06F 30/13(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F 119/02(2020.01) (54)发明名称 基于防污性能的不同平面布置型式可渗透 反应墙设计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防污性能的不同平 面布置型式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具体是考虑 污染物在可渗透反应墙和含水层中的运移, 将主 要相关因素在可渗透反应墙设计分阶段得到综 合规划和优化, 设计可渗透反应墙的各部分, 在 设计阶段同时考虑污染源处和含水层监测点处 的污染物浓度是否达标, 并以污染源处修复时间 作为评价指标, 以得到可渗透 反应墙的最优设计 参数组合。 本发 明所采用的设计方法相比传统的 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能够考虑不同的墙体布 局型式及含 水层影响等因素, 以应对不同的地下 水污染情况, 能够在不同工况下获得服役性能最 优的可渗透反应墙参数取值组合并获得对应的 修复时间, 且设计方法可靠 。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4741765 A 2022.07.12 CN 114741765 A 1.一种基于防污性 能的不同平面布置型式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S1: 基于污染物在不同平面布置型式的可渗透反应墙和含水层中的运移情况, 构建污 染物运移数 学模型; S2: 基于所述污染物运移数学模型, 提出可渗透反应墙厚度和污染源修复时间的定量 表达式, 以对可渗透反应 墙进行初步设计; S3: 基于污染物运移数学模型及可渗透反应墙参数初步设计的结果, 通过计算所需可 渗透反应墙厚度和污染源修复时间, 结合控制目标和修复目标对初步设计的可渗透反应墙 服役性能进行评价; S4: 基于不同厚度可渗透反应墙所得含水层中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 得到不同可渗透 反应墙参数取值下含水层监测点处污染物浓度与可渗透反应墙厚度的关系图, 依据行业规 范确定修复目标浓度, 随后进一步比较不同可渗透反应墙参数取值下 的污染源修复时间; 在同时满足所述控制目标和 修复目标的前提下, 确定可渗透反应墙最优参数取值组合, 得 到可渗透反应 墙的最佳设计方案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染物运移数学模 型具体如下: 式中: CA——含水层中污染物浓度; CB——可渗透反应墙内污染物浓度; DA——污染物 在含水层中的水动力弥散系数; DB——污染物在可渗透反应墙中的水动力弥散系数; λA—— 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降解速 率; λB——污染物在可渗透反应墙中的降解速 率; vA——含水层 中地下水流实际流速; vB——可渗透反应墙中地下水流实际流速; x——污染物自污染源与 可渗透反应 墙交界处沿地下 水流速度最大 方向运移的距离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具体如下: 根据地下水中污染物类型及 浓度选取墙体内反应材料, 根据地下水流向、 流速、 含水层厚度 及污染源分布情况确定可渗透反应墙布置型式, 结合地下水污染情况和所述污染物运移数 学模型对 含水层尺度、 可渗透反应 墙填充材 料、 渗透系数及厚度进行初步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中, 当含水 层监测点处污染物浓度小于或等于环境质量标准所允许的最大污染物浓度时, 即达到对污 染羽流扩散的控制目标; 当污染源处污染物浓度小于或等于环境质量标准所允许的最大污 染物浓度时, 即达 到对地下 水的原位 修复目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厚度 是指含水层监测点处污染物达到不同浓度时所需的可渗透反应墙厚度, 计算方法具体如 下: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741765 A 2CpR——含水层监测点处污染物浓度与初始源浓度的比值; LB——可渗透反应墙厚度; LA——可渗透 反应墙与含 水层监测点的距离; nA——含水层孔隙度; nB——可渗透反应墙孔 隙度; S——可渗透反应墙系统形状因子; QA——通过含水层的流量; QB——通过可渗透反应 墙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水层中污染物浓 度分布情况是指污染羽流穿过可渗透反应墙后在含水层中各处的污染物浓度, 计算方法具 体如下: 式中: CAR——含水层中污染物浓度与初始源浓度的比值; CS——污染源处污染物浓度; XA——含水层中的无量纲 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染源修复时间是 指污染源处污染物浓度达 到修复目标 所需的修复时间, 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741765 A 3
专利 基于防污性能的不同平面布置型式可渗透反应墙设计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1:31:01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728.3 K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32161-2015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pdf
GB-T 30069.1-2013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 第1部分 弹性杆型系统.pdf
NY-T 4047-2021 家禽精液品质检测方法.pdf
DB54-T 0246-2022 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建设标准 西藏自治区.pdf
Cisco防火墙安全配置基线.doc
GB-T 4356-2016 不锈钢盘条.pdf
安恒 物联网安全测试指南 2022.pdf
希赛 2022中级信息安全工程师知识点集锦.pdf
GB-T 42582-2023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安全测评规范.pdf
GB 3565.2-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2部分:城市和旅行用自行车、青少年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与竞赛自行车的要求.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体验报告2.0.pdf
GB-T 17644-2008 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pdf
DB43-T 1315-2023 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湖南省.pdf
GB-T 38628-2020 信息安全技术 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安全指南.pdf
CSA 云渗透测试指南.pdf
GM-T 0081-2020 SM9密码算法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pdf
GB-T 37076-2018 信息安全技术 指纹识别系统技术要求.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2021.pdf
GB-T 30279-2013 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漏洞等级划分指南.pdf
信通院 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发展研究报告 2023年.pdf
1
/
3
11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728.3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