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50957.5
(22)申请日 2022.09.21
(71)申请人 山东大学
地址 250199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
路27号
(72)发明人 赵桂森 孙金晓 徐常青 袁文娟
侯悦
(74)专利代理 机构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19
专利代理师 韩献龙
(51)Int.Cl.
C07D 403/06(2006.01)
C07D 401/14(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P 35/02(2006.01)A61P 11/00(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K 31/404(2006.01)
A61K 31/4439(2006.01)
(54)发明名称
3-取代吲哚-2-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3 ‑取代吲哚 ‑2‑酮化合物及
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具有如下式
(I)、 (II)或(III)所示结构:
其中, R1、 R2独立
地选自氢、 卤素、 氰基、 三氟甲基或甲氧基; R3选
自苯基、 取代苯基、 吡啶基、 脂肪烃基或取代脂肪
烃基。 该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T淋巴源性白血病
细胞Jurkat、 肺癌 细胞A549和结肠癌 细胞HCT116
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 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
物。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25页
CN 115403566 A
2022.11.29
CN 115403566 A
1.一种3‑取代吲哚 ‑2‑酮化合物, 其特 征在于, 具有如下式(I)、 (I I)或(III)所示结构:
其中, R1、 R2独立地选自氢、 卤素、 氰基、 三氟甲基或甲氧基; R3选自苯基、 取代苯基、 吡啶
基、 脂肪烃基或取代脂肪烃基;
优选的, 所述3 ‑取代吲哚 ‑2‑酮化合物包含其几何异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 ‑取代吲哚 ‑2‑酮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R1、 R2独立地选自氢、 F、
Cl、 Br、 I、 三氟甲基、 氰基或甲氧基; 优 选的, R1、 R2独立地选自氢、 F、 C l、 Br、 三氟甲基、 氰基或
甲氧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 ‑取代吲哚 ‑2‑酮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R3选自苯基、 吡啶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 ‑取代吲哚 ‑2‑酮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3 ‑取代吲哚 ‑2‑酮化
合物选自以下化 合物:
(Z)‑1‑(3‑氟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1);
(Z)‑1‑(4‑氟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2);
(Z)‑1‑(3‑氯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3);
(Z)‑1‑(4‑氯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4);
(Z)‑1‑(3‑溴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5);
(Z)‑1‑(4‑溴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6);
(Z)‑1‑(3‑氰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7);
(Z)‑1‑(4‑氰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8);
(Z)‑1‑(3‑三氟甲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9);
(Z)‑1‑(4‑三氟甲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
10);
(Z)‑1‑(3,4‑二氟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11);
(Z)‑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12);
(Z)‑1‑(3,4‑二甲氧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I ‑
13);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5403566 A
2(Z)‑1‑(3‑氟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II ‑
1);
(Z)‑1‑(4‑氟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II ‑
2);
(Z)‑1‑(3‑氯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II ‑
3);
(Z)‑1‑(4‑氯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II ‑
4);
(Z)‑1‑(3‑溴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II ‑
5);
(Z)‑1‑(4‑溴苄基)‑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II ‑
6);
(Z)‑1‑(3‑氰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
(II‑7);
(Z)‑1‑(4‑氰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
(II‑8);
(Z)‑1‑(3‑三氟甲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
酮(II‑9);
(Z)‑1‑(4‑三氟甲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
酮(II‑10);
(Z)‑1‑(3,4‑二氟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
(II‑11);
(Z)‑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哚酮
(II‑12);
(Z)‑1‑(3,4‑二甲氧基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5‑氨基‑2‑吲
哚酮(II‑13);
(Z)‑3‑氟‑N‑(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
酮‑5‑基)苯甲酰胺(I II‑1);
(Z)‑4‑氟‑N‑(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
酮‑5‑基)苯甲酰胺(I II‑2);
(Z)‑3‑氯‑N‑(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
酮‑5‑基)苯甲酰胺(I II‑3);
(Z)‑3‑溴‑N‑(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
酮‑5‑基)苯甲酰胺(I II‑4);
(Z)‑N‑(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酮‑5‑
基)苯甲酰胺(I II‑5);
(Z)‑4‑甲氧基‑N‑(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
哚酮‑5‑基)苯甲酰胺(I II‑6);
(Z)‑3‑甲基‑N‑(1‑(3,4‑二氯苄基) ‑3‑((3,5‑二甲基‑1H‑吡咯‑2‑基)亚甲基) ‑2‑吲哚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5403566 A
3
专利 3-取代吲哚-2-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5:20:41上传分享